您现在的位置是:探索 >>正文
杯羹吗到一欢背后能分t狂真的散户
探索4人已围观
简介最近币圈最火的话题莫过于Blast这个新项目了。说实话,看到朋友圈里那些KOL疯狂刷屏的样子,我都有点审美疲劳了。这个由Blur创始人Pacman操刀的Layer2项目,靠着社交裂变和空投预期,短短几天就吸金超2.6亿美元,不得不说营销确实有一套。天上掉馅饼?先看看收益机制Blast主打的是一个"躺着赚钱"的概念。他们把用户存入的ETH拿去Layer1质押,再把收益返还给用户。听起来很美是不是?但... ...
最近币圈最火的话题莫过于Blast这个新项目了。说实话,看到朋友圈里那些KOL疯狂刷屏的样子,我都有点审美疲劳了。这个由Blur创始人Pacman操刀的Layer2项目,靠着社交裂变和空投预期,短短几天就吸金超2.6亿美元,不得不说营销确实有一套。
天上掉馅饼?先看看收益机制
Blast主打的是一个"躺着赚钱"的概念。他们把用户存入的ETH拿去Layer1质押,再把收益返还给用户。听起来很美是不是?但作为一个在币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,我太清楚这种套路了。说白了就是个升级版的流动性挖矿,只不过披了层Layer2的外衣。
说到空投预期,我得泼盆冷水。按照现在TVL的增长速度,估计很快就能突破10亿美元大关。假设空投总额对标ARB的13亿美元(这已经是相当乐观的估计了),刨去给Blur团队的30%,留给用户的可能只剩3亿左右。你要是存个100U,到头来能分到多少?自己算算吧。
残酷的现实:大户的游戏场
让我告诉你一个扎心的事实:Blast就是个典型的马太效应项目。大户们手里握着百万级别的资金,还能靠影响力拉人头组战队,积分蹭蹭往上涨。而小散户呢?存个几百几千U,最后可能连汤都喝不上热乎的。
我有个朋友前两天兴奋地跟我说要All in Blast,我直接给他算了笔账:假设你存入1万U,锁定半年,按最乐观估计可能赚个3500U。但你要承担ETH价格波动的风险,还要面对流动性冻结的机会成本。这么一算,年化70%的收益率真的香吗?
为什么我选择观望?
首先,我实在不喜欢这种长时间锁定流动性的玩法。要知道,在瞬息万变的币圈,半年时间足够发生太多事了。其次,我对Blast的商业模式也持保留态度。一个Layer2不好好做生态建设,反倒把心思都花在如何让用户"躺赚"上,这不是本末倒置吗?
不过话说回来,Blast的出现确实给死气沉沉的Layer2赛道扔了颗炸弹。我预测接下来会出现两种趋势:一是其他Layer2项目被迫跟进发币,二是行业洗牌加速。从这个角度看,Blast倒是个不错的鲶鱼。
最后给散户朋友们一个忠告:如果你是冲着暴富去的,可能要失望了。但如果把Blast当作一个普通的DeFi理财项目,控制好仓位,倒也不妨一试。记住,在币圈最重要的永远是风险管理。
P.S. 最近在研究几个潜力赛道,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,后续会分享更多深度分析。也欢迎在评论区交流你的看法~
Tags:
上一篇:场外交易:那些你不得不防的暗礁
相关文章
比特币ETF再掀波澜:贝莱德与Invesco新一轮申请背后的深层思考
探索11月1日市场传来重磅消息,继贝莱德之后,投资巨头Invesco与Galaxy联合推出的现货比特币ETF(BTCO)也成功登上了DTCC名单。这不禁让我想起上个月类似场景:当时贝莱德申请一上榜,比特币应声大涨,可没过几天就神秘消失了。这次两家机构双双上榜,市场反应值得玩味。作为一个在金融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手,我得说DTCC这个动作特别有意思。它就像ETF上市的"准生证"申请,但千万别误会,上榜不等... ...
【探索】
阅读更多以太坊震荡下行,牛市真的到头了吗?
探索最近以太坊的走势真是让人捏把汗啊!昨天凌晨好不容易冲到4955美元的高点,结果转头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往下掉,中午跌到4520美元附近稍微喘了口气,反弹到4680美元又被一巴掌拍下来。今天一大早更是直接跳水到4310美元才刹住车,现在勉强在4415美元附近晃悠。比特币也好不到哪去,早盘一度跌破108600美元的心理关口,现在勉强回到109800美元。行情复盘:空头大军来势汹汹说实话,昨天的走势完全在我... ...
【探索】
阅读更多比特币市场周期密码:Pi指标的前世今生与实战启示
探索作为在加密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,我见证了比特币一次次疯狂的轮回。每次市场躁动时,总有个神奇的指标在朋友圈刷屏——Pi周期顶部指标。这玩意儿就像个预言家,屡屡精准预判市场顶点。但你知道吗?随着比特币逐渐"长大成人",这个指标也在悄悄进化。市场温度计:Pi指标为何如此神奇?记得2017年那个疯狂的平安夜吗?比特币冲到2万美元时,我的手机被Pi指标预警刷爆了。简单来说,这个指标就像个"市场体温计",... ...
【探索】
阅读更多